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律法规 >> 正文

南昌市地名管理办法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7-12-06编辑:南昌市民政局点击数:视力保护色:

 150

《南昌市地名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2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市  :陈俊卿

                                                                                                               2013225


南昌市地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适应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江西省地名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销名、标准地名的使用、地名标志的设置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

(一)山、河、湖、岛、矶、洲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二)县、市辖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等行政区域名称;

(三)工业园区、保税区、农区、林区、渔区、矿区等专业区名称;

(四)城镇街(路、巷)、住宅小区以及自然村等居民地名称;

(五)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公园、公共广场、文物古迹等游览地、纪念地名称;

(六)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码头、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灌溉渠、堤坝、电站等专业设施名称;

(七)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名称;

(八)门牌号。

第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地名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本辖区地名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区)民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公安、发展改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城乡规划、财政、交通运输、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工商、水务、园林绿化、国土资源、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民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开发区(新区)管委会按照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委托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第六条  地名管理及其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由市、县(区)财政予以保障。

第二章  地名命名、更名和销名

第七条  市民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乡规划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市地名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区民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地名专项规划编制本辖区地名专项规划。

第八条  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尊重当地地名的历史和现状,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地名擅自命名、更名。

第九条  地名不得有偿命名,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地名命名与更名应当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地名用字准确规范,避免使用生僻字、异体字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字;

(二)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名、外国人名、外国地名及其同音字命名地名;

(三)禁止以企业名称、商标名称为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站点等命名;

(四)派生地名应当与主地名相协调。

第十一条  除门牌号外,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反映地名的个体属性,通名反映地名的类别属性,不得单独使用通名词组命名地名。

第十二条  城镇街(路、巷)的通名,按照建设规模分为下列三级:

(一)大道、大街:指城市的主干道、快速路;

(二)街、路:指城市的次干道、支路;

(三)巷:指除主次干道、快速路、支路以外的一般道路。

第十三条  住宅小区、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通名的具体规范,由市民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门牌号由公安机关按照“量化编号、预留空号”的原则编制,不得无序跳号、重号。

第十五条  地名命名,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山、河、湖、岛、矶、洲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命名,涉及两个以上县、区的,由有关县、区人民政府或者市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民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区范围内的,由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市民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范围内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县民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二)行政区域名称的命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

(三)工业园区、保税区、农区、林区、渔区、矿区等专业区名称的命名,由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或者县民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四)城镇街(路、巷)名称的命名,涉及两个以上县(区)的,由市民政主管部门商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区范围内的,由区民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市民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范围内的,由县民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中与城区接壤的县范围内的道路命名,应当征求市民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五)住宅小区、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名称的命名,由建设单位在立项前向所在地市或者县民政主管部门申请,市或者县民政主管部门在征得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核发标准地名使用证。

(六)自然村名称的命名,区范围内的,由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区民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经市民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范围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县民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七)游览地、纪念地和具有地名意义的专业设施名称的命名,由有关单位向其专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征得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同意后,由专业主管部门审批。

(八)门牌号的编排,由建设单位或者房屋产权所有人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公安派出所拟定门牌编号方案,区或者县公安机关确定,报市或者县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中县人民政府审批的地名,应当自批准之日起10日内报市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涉及国家和省审批权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申请地名命名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理实体的性质、位置、规模;

(二)命名的理由;

(三)拟用地名的用字、拼音、含义、来源;

(四)申报单位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及相关材料。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涉及公众利益,需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并进行协调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审批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对新批准的地名,审批机关应当自批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更名:

(一)因行政区域调整,需要变更行政区域名称的;

(二)因道路走向发生变化,需要变更路名的;

(三)因产权所有人提出申请,需要变更建筑物名称的;

(四)因路名变更、路型变化或者道路延伸,需要变更门牌号的;

(五)经省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批准变更地名的。

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地名,地名所在地市或者县民政主管部门应当发出地名更名通知书,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更名手续。

地名更名的申报、审批程序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地名命名的申报、审批程序进行。

住宅小区、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名称确定后无特殊理由两年内不得更名。申报更名时,应当征得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提供业主大会决议。

第十八条  因行政区域调整、自然变化、城乡建设等原因消失的标准地名,民政主管部门应当注销原标准地名。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纠错】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