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名文化 >> 地名故事 >> 正文

高桥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0-06-04编辑:南昌市民政局点击数:视力保护色:
       1926年的南昌地图清清楚楚地标明:抚河之水通过抚河狭窄的河道一直流进西湖。狭窄的河道穿过城墙,河道上架了3座桥,从西向东排列,依次是水关桥、陈家桥、跃龙桥。
        跃龙桥之下的河道比较宽阔,所以跃龙桥的长度最长,是南昌城里最为壮观的桥梁。
       民国初年,跃龙桥还依然存在。当时的跃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石构式平桥,长约500米。在古代的桥梁中,确实是非常壮观。起名曰“跃龙”,            《南昌府志》记载:“桥以龙名外象也,龙以跃门内象也。”大致的意思是说,一、桥身很长,像是一条腾跃的长龙;二、因为桥的北端有南昌县的县学和新建县的县学,蕴含着祝福学子们“鲤鱼跳龙门”的美意。
       南昌的百姓又常常把跃龙桥叫作“高士桥”,因为桥的东侧是著名的纪念徐稚的孺子亭和徐氏宗祠,自古以来人们都尊称徐稚是“南州高士”。人们又常常把“高士桥”简称为“高桥”,以致于后人只知道“高桥”而不知道“高士桥”了。
        清朝末年,由于政府的腐败,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大批的流民涌进南昌城。其中有很多人群居在高桥四周,摆摊设点,贩卖旧货,这就是民国初年很有名的“高桥市场”。
        在高桥四周居住的人越来越多,搭棚建屋,高桥下的河道因此渐渐地被生活垃圾和建筑余土充塞。大约到了1935年,西湖的面积缩减了五分之二,联通西湖的抚河河道也全部淤塞。原本风光绮丽碧波荡漾的西湖、徐亭烟柳古韵优雅的胜地、飞龙腾跃蔚为壮观的高桥,都化为乌有。
清朝初年的诗人王仲序曾经游览高桥,留下诗篇:“桥列东湖隐素秋,桥前故宅抱清流。马嘶波影青龙见,鱼戏檐阴紫贝浮。题柱谁论支大厦,济川人意在南州。临分莫动河梁思,把臂何年忆再游。”

        《江城旧事》有“高桥行”一文云:“城中八月十五夜,民家妇女出游高士桥,联群呼类,举手于石柱上拂拭。甚至纳之怀中,如是便可举子。宵深月明,往来杂踏,俗沿日久,恬不为非。吾友刘一峰作《高桥行》云:‘高桥月明当夜半,前呼后拥女郎伴。传言拜月过中秋,便好生儿嫁石头。石头相对默无语,个个摸来有儿子。一摸石头冷,再摸石渐温,八十二柱堪销魂。明当翠羽照江水,月娥欲下谕婚姻。莫言石头顽,抹倒望夫山。莫言石无情,年年忙煞人。曾记东邻从此过,今年生儿笑呵呵。明年生儿儿有哥,侬不来时奈若何。’诗虽不佳,亦白,太白新乐府之遗民。”

【纠错】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