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名文化 >> 地名故事 >> 正文

冻米巷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0-06-09编辑:南昌市民政局点击数:视力保护色:

        古时的南昌城,在唐宋时期,南昌城内的居民不会超过两万人,到了清朝末年,南昌城内的居民大概超过了十万人。由于官府对民宅的建造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规划,所以老百姓的住房大多都是随意建造的,一家连一家,一户靠一户。因此,形成了许多弯弯曲曲的长长短短的小巷。现代城市的大力改造和迅速发展,一片一片老居民区被推倒,一片一片新住宅区建立起来,许多老地名也随着小街小巷的消失而寿终正寝。“冻米巷”或许是现在依然存在的小巷中最短最窄的小巷了,现在的南昌人大概十之八九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南昌市地名志》(1992年版)记载:“冻米巷,南起上水巷,北至建德观街。长150米,宽2.4米。”但是,我们走在这里,总感觉其长度超不出百米,其宽度超不出2米。

        这条小巷原名为“冻米厂”,1986年更名为“冻米巷”,是因为在清代这里有制作冻米糖的作坊。冻米糖原本是民间常见的点心食品,但是这里制作冻米糖风味独特享有盛誉,因此闻名遐迩,所以,百姓称此小巷为“冻米厂”。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准确的最早的的南昌市城区地图,是1905年绘制并埋藏在南昌十中老楼地基下的地图。这张地图标记得非常简单,但是竟然赫然标记了“冻米厂”,由此可见“冻米厂”当年在南昌城区的影响非同小可。

        冻米糖毫无疑问应该是用冻米做的,所谓“冻米”,原来真的是“冻了的米”。 选择上等的糯米,以清水淘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半日,然后用文火木甑蒸得半熟。算不得是“饭”,只能说还是“米”。春节之前,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随后把蒸得半熟的糯米放到露天冷冻,半熟的糯米经过冷冻变得粒粒晶莹透亮。

        再把晶莹透亮的“冻米”放进猪油或植物油翻炒,然后添加白糖或饴糖,更加讲究的则再加黄色的桂花和红色的柚皮丝,最后拌炒粘合成块。冷却之后,用薄刀切成小块。所以,冻米糖在几百年前曾经叫过“小切”“江南小切”。既有纯正的猪油香味,又有浓郁的桂花香气,香甜细腻、润滑爽口,落口消溶、无渣无屑,真的意味绵长、回味无穷,是南昌地区极具特色的著名特产。

        据说,冻米糖的历史有上千年。古时候有专门制作冻米糖的作坊,他们一年四季都做,所以,不可能天天“把蒸得半熟的糯米放到露天冷冻”,只能把蒸得半熟的糯米自然冷却凉透干燥而已。虽然还叫“冻米糖”,其实应该是“凉米糖”了。

        大约到了民国以后,南昌城里“冻米厂”的冻米糖不知什么原因消失了,只留下了一条再也不制作冻米糖的“冻米巷”。于是,现在的南昌人说起“冻米糖”,只会联想到“丰城冻米糖”,或许,这也应该算是南昌城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纠错】 【打印本稿】